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团旗     团徽     团歌    团章    建议反馈   
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贵州团情
改革调研|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路径研究
作者:黔沪青年  查看次数:11  发表于:2020-06-18 07:39:31 


按:2019年,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调研,并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改革调研成果。现选出部分委托类和征集类优秀调研成果在本公众号陆续推送,供各地各部门参考。

 

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路径研究
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并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共贵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全省脱贫攻坚做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大扶贫战略行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面对即将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的重大时刻,共青团有必要对所采取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各种路径进行研究梳理,进一步强化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补齐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确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更好地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一、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的路径现状分析

载至2019年10月30日前,以“共青团+脱贫攻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有期刊文献成果30篇,集中体现了国内各地开展研究的整体现状,也反映了全国各地团组织投身脱贫攻坚的路径探索,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围绕共青团政治功能开展研究

一些学者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参与脱贫攻坚的相关问题,汪鹏等认为要从把握青年的职责使命、聚集共青团主责主业、坚持青年工作的正确方向,探讨共青团助力脱贫的站位、定位和方位等问题。

(二)围绕共青团工作项目开展研究

很多团的工作文件或文献资料着重从设计和部署工作项目的角度,明确共青团参与脱贫攻坚的方向和领域,如团中央下发的《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强调从学业就业、创新扶贫、志智双扶公益服务和青年扶贫志愿服务、青年文化扶贫行动、贫困地区基层团建等方面,努力构建共青团特色的扶贫工作体系。

(三)围绕共青团目标要求开展研究

一些学者和共青团干部着重从共青团的某一工作视角出发,探讨共青团投身脱贫攻坚的有关问题。如涂妍强调凝聚青年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石诗源强调在脱贫攻坚中让青年有更多的获得感,李志强强调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周复宗等强调通过春晖社延长共青团参与扶贫的工作手臂。

综合上述现状分析,结合2018年团中央印发的《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中青发〔2018〕10),团贵州省委印发的《贵州共青团投身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系列方案》(黔青发〔2018〕3号)、《贵州省“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投身决胜脱贫攻坚行动方案》(黔青通字〔2018〕11号)等文件精神,梳理出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的15个具体路径载体(见表1)。

表1. 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具体路径载体


二、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的路径模式构建

为了进一步检验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具体路径载体是否契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工作实践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模式,本研究采用在线调查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省9个市(州)的基层党政干部、团干部、团员青年、公益组织青年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在工作实践中主观感受的“非常不好”“不好”“一般”“好”“非常好”对15个具体路径进行评价。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77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5%,本次调查有效。其中,受调查对象男性比例为40.96%,女性为59.04%,女性偏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28岁之间,占总体样本的69.51%,体现了共青团工作的特点;政治面貌主要集在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中共党员比例占24.16%,共青团员的比例占64.99%;学历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群体,占77.26%;高中及高中以下占19.77%,硕士以上占2.97%,反映出乡村基层人才总量不足,缺乏高层次知识人才的现状。

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的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验证和优化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具体路径载体。通过分析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3个,对总体因子的解释度可达到60.025%。通常情况,提取的因子解释度达到50%以上是可接受的。所以,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路径因子分析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标记为K1、K2、K3。


对于第1个公因子K1,主要涉及W2“团组织实施希望工程、西部计划志愿者、春晖行动等扶贫项目”、W3“团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宣讲、脱贫攻坚典型选树等活动”、W4“夯实和建强村级团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W5“发展和培养农村团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命名为“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组织化路径(K1)”。

对于第2个公因子K2,主要涉及W6“共青团引导公益组织或志愿者开展支教、支农、支医等志愿活动助力脱贫攻坚”、W8“共青团引导爱心企业家、社会爱心组织或人士结对帮扶活动”、W9“引导青年回乡创业或龙头企业投身产业革命”,可以命名为“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社会化路径(K2)”。

对于第3个公因子K3,主要涉及W11“发展青年电商”、W14“组织开展贫困户或贫困村农特产品网上认购活动”,可以命名为“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网络化路径(K3)”。

综上,通过降维、含义综合以及对路径再解释及命名,得到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组织化路径(K1)、社会化路径(K2)和网络化路径(K3)3个维度,形成如图2所示的“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三维路径模型”。三维路径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密切配合的。其中,组织化行动路径是基础和根本,是共青团工作力量的主要源泉,是共青团作用发挥的主要路径。在组织化行动路径得到强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化行动路径、网络化行动路径的目标实现。而社会化、网络化行动路径整合了团组织以外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等资源,有力地支持共青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力量倍增和作用发挥,对组织化行动路径是积极的支持和补充作用。 

三、共青团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的路径策略建议

(一)强化组织化路径,扛起政治责任,提升基层团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

组织化动员的最大优势在于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调,强化责任担当,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动员团内所有资源和力量,全力参与攻克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1.扛起政治责任,强化基层团的组织力。村级团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面对攻坚克难、任务艰巨的脱贫攻坚战,基层团组织只有强化组织力建设,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发现、培养和输送年轻后备力量,永葆基层组织的青春活力。一是建强乡村团组织。面对农村青年流动加快、村组缺乏青年人的现实困境,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创新农村团组织设置与运行方式,探索在农村专业合作社、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乡村组织单元中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团组织。对留村团员青年较多的村组,要创新工作和活动方式,活跃村团支部的活动。针对外出团员青年较多的村,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或社交平台,加强工作联系和活动服务,体现村团组织的存在感和凝聚力。二是建强乡村团干部队伍。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的理念,加强村级团支部规范化建设,创造性地从严落实“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提升基层乡村团支部的组织功能和教育功能,引导团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的政治站位。要围绕脱贫攻坚实际,结合志愿服务、扶贫帮困、就业创业、济困助学、实践教育等内容,常态化地开展团支部活动,提升基层乡村团支部的组织力和影响力。三是建强乡村团员队伍。坚持严格团员发展标准,抓实入团前教育,端正入团动机,提高政治觉悟,把优秀青年吸纳进村级团组织。坚持严格团员教育管理工作,推进“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制度化、常态化,抓好团员教育评议,帮助团员增强理想信仰和政治意识,体现共青团的政治性和先进性。

2.扛起政治责任,强化基层团的引领力。要结合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任务和贫困地区的实际问题,精确把握贫困地区青少年思想脉搏,着力激发广大青少年自我奋斗的精神动力。一是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思想教育。通过团的组织生活、扶贫工作以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乡村广大青少年增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创新思想引领话语体系。既要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好党的中心工作,又要帮助解决农村青少年所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多做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的工作,让广大青年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充分发挥青少年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让青少年当主角讲好个人、家乡脱贫攻坚的故事,用身边人感召身边人。三是构建基层共青团舆论宣传机制。要发挥新旧媒体不同优势,形成线上线下、多层次广覆盖的思想政治引领舆论场。上级团组织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帮助基层打造更多接地气的宣传文化精品,用农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青少年群众心里走。

3.扛起政治责任,强化基层团的服务力。青年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也是乡村的重要建设者。共青团要在加强组织力、引领力的同时,做好基层团的服务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激励引导青年投身脱贫攻坚。一是构建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体系。紧紧依托乡村公共服务阵地,建立“青年之家”,积极吸纳区域内团组织、团属社团、青年社会组织常态化入驻,增强“青年之家”联系服务农村青年的能力,将其打造成为乡村区域范围内联系服务青年的平台型组织。注重依托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志愿者等力量,组建“青年之家”专业化服务队伍。二是完善共青团扶贫帮困项目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2001—2010年)的实施,到目前的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共青团的工作重心一直聚焦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春晖行动等系列扶贫项目体系。当前,要紧扣脱贫攻坚战的实际要求,重点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拓展“新市民˙追梦桥”等共青团扶贫项目体系。三是健全共青团服务本土人才工作体系。人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共青团要以培育本土人才为重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帮扶、积极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推优入党、后备人才选拔等方式,把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农村兼职团干部,把农村团干部培养成青年致富带头人,为村级党组织输送乡村治理本土青年人才。

(二)强化社会化路径,用活“五步工作法”,推动社会化扶贫项目落地落细落实

随着脱贫攻坚进行到决战决胜阶段,满足贫困群众多样化需求、化解复杂性矛盾、帮扶个性化诉求等诸多方面,专业化服务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共青团积极引导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具备专业化、专家型、公益性的青年社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弥补组织化动员带来的专业力量不足等短板问题。

1.抓好政策设计,建立社会化项目政府购买机制。用足《贵州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政策红利,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机制。一是争取党委和政府部门支持,明确共青团承接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具体路径和实现形式,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机制保障。二是积极扶持共青团开展社会化服务,研究制定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激励政策,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予以倾斜。三是共青团开展的青少年活动阵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引导社会参与;四是在机制完善上,要把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民生改善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所面临的困难问题。

2.抓好工作部署,建立社会化项目供需对接机制。依托共青团组织化动员体系,推进社会化项目的工作部署。一是征集社会化项目需求信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根据基层上报的扶贫需求和存在问题,拟定实施共青团社会化扶贫项目内容。二是确定社会化项目清单,邀请专家现场评审,从项目定位、共青团服务特色、预算设置等方面确定最终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三是面向社会专业组织购买服务。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流程,通过现场陈述、问题咨询、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实施社会化项目的社会组织或专业团队。

3.抓好骨干培训,建立社会化项目专业执行机制。基于我省的省情特点和历史原因,社会专业组织不发达,整体力量薄弱。共青团有责任和义务培育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抓好青年骨干培训。一是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投身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二是充分利用团校、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等培训载体,让青年骨干掌握真本领,练好真功夫,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三是开展专业能力的系统培训。针对脱贫攻坚战中需求比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项目,开设专业知识比较强的专题学习,培育青年骨干的专业化水平。

4.抓好督促检查,建立社会化项目效果评估机制。要确保共青团社会化目标的落细落实,就务必要强化监督检查的系统性、科学性。一方面要注重督促检查的系统性,在完善传统督查方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自查、实地督查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方法,大力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落实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督促检查的科学性,对重点项目和执行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的工作事项,要加大现场核查的力度,持续跟踪,确保项目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5.抓好追责问责,建立社会化项目廉政风险机制。及时纠偏校正,促进问责落地生根。一方面要强化追责问责的具体方式。从问责的启动、调查的展开,到处理意见的提出、研究,再到处理决定的形成、送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现问责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追责问责的执行效果。奖惩要敢于兑现,问责要敢于碰硬。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团组织、团干部严肃问责追究,该约谈的约谈,该通报的通报,并与其评优评先、干部协管挂钩,最大化地运用好问责结果。

(三)强化网络化路径,创新互联网思维,聚集互联网+精准扶贫“八要素”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加之,贵州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产业发展“八要素”经验,不仅极大地激励扶贫对象的主动参与,而且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动各类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集结,助力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

1.借力互联网思维,聚焦互联网+精准扶贫“选择产业”“培训农民”。通过互联网思维构建起的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和生产方式,对山区农特产品生产及其市场销售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也促进社会公益扶贫、消费扶贫的观念、方法及模式产生巨大变化。一方面,强化选择产业。共青团引导当地团员青年、返乡创业青年、青年志愿者、毕业大学生争做“互联网+”科普知识的宣传员,帮助农民克服对互联网的畏难情绪,扭转农民对诸如玉米等传统作物的种植习惯,引导群众做优互联网+绿色农产品,把贫困地区的山地农特产品特色转化为高端附加值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强化农民培训。依托共青团开办的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着力培养示范带动的青年电商致富能手,通过互联网解决种了卖不出的现实困难,使互联网+精准扶贫有思路、有举措、有干劲。

2.强化互联网众筹,聚焦互联网+精准扶贫“技术服务”“筹措资金”。互联网众筹最大的好处就是人财物筹集速度较快,可以助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快速集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和资金等要素,降低社会公益扶贫、消费扶贫的“门槛”。一方面,强化技术服务。共青团组织、团员青年要到第一线去,面对面地把老百姓的技术问题与互联网上的众筹结合起来,实现互联网众筹技术对每个扶贫产业、每个合作社、每家每户全覆盖。另一方面,强化筹措资金。有效运用好互联网众筹,快速地通过互联网实现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市场的力量,引导更多资金流向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借助社交网络和移动支付等技术,促进互联网公益与传统公益的优势互补,降低了公众参与公益扶贫的门槛,方便更多的爱心人士、企业和组织通过碎片化时间参与公益扶贫,营造和培育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的文明风尚。

3.构建互联网平台,聚焦互联网+精准扶贫“组织方式”“产销对接”。互联网平台实时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减少经济成本和中间环节。一方面有效创新组织方式,通过互联网的无边界联系,把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衔接起来,架构起农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养殖场、电商平台、公益消费者、扶贫消费者等各类主体的组织网络,用互联网品牌拉动农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强化产销对接,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运用二维码扫描和朋友圈宣传等方式,低成本及快捷化地帮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走出贫困山区、走进城市餐桌,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通过消费扶贫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此外,还可以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作用,推动“黔货出山”,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实现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的网络无缝对接。

4.用好互联网信息,聚焦互联网+精准扶贫“利益联结”“基层党建”。互联网是推动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的重要工具。用好互联网+精准扶贫项目在网络上的数据轨迹管理,能够随时点击、随时查看帮扶情况,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一方面,做到利益联结精准,运用互联网数据统计与分析,明晰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和利益链中的份额分配,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反租倒包、政策红利、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让农民得到实惠、持续增收。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党建,通过互联网收集到更多的帮扶需求,通过互联网引导更多的爱心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服务力,激发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奋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此文获2019年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优秀调研成果委托类三等奖)

 

课题组组长:

刘   锐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

成   员:

吕亚超  团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传部副部长

孙益鑫  贵阳市第三十八中学思教处主任、团委书记

李毓捷  团省委组织部一级主任科员

萧琳淑  毕节市威宁县小海镇团委书记

供稿: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课题组

微编:思  齐

“贵州改革”微信2020年第169期(总第1277期)


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订阅博客 贵州团省委驻沪工委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和复制网站内容 www.qhqn.cn ©2011-2020 沪ICP备17024538号-2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668号联合大厦14楼(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 联系邮箱:wx@qhqn.cn
特别声明:本网站授权委员企业--上海累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代为备案和运营维护,点此查看授权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