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团旗     团徽     团歌    团章    建议反馈   
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新闻
唐余宽常务副书记在共青团贵州省委驻沪工委成立仪式上的发言
作者:黔沪青年  查看次数:11  发表于:2012-05-12 10:25:27 

在共青团贵州省委驻沪工委成立仪式上的发言

共青团贵州省委驻沪团工委常务副书记唐余宽

(2011年12月17日)

 

各位青年朋友:

 

在孕育着春的季节里,在共青团贵州省委和上海市委,贵州省驻上海办事处的关怀下,一个新的生命——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成立了。这是贵州籍人在上海的一件大事,这是为贵州籍儿女在上海铸就一个精神家园的开始。

驻沪团工委作为共青团贵州省委的派出机构,我们第一届团工会的全体班子成员深知自己的职责所系,作为首届贵州省驻上海团工委常务副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驻沪团工委的工作,具体怎么做,我实在是不知道,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搞过团的工作,接受这项工作,年龄已经快奔四了。但我相信,团的工作需要激情,我有;团的工作需要奉献,我愿意;团的工作需要思路,我想好了团结这一届在上海的工委委员和广大贵州籍青年,群策群力一起开拓;团的工作需要务实,我们有六十多万贵州籍青年做好准备。

驻沪团工委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团结、凝聚、服务广大贵州籍在上海的青年和乡党。组织贵州籍在上海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创业成才,为家乡,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加强黔沪两地共青团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在外务工、就业、创业团组织的建设和联系,凝聚流动团员的新途径;加强贵州籍高层次人才和务工青年的联系与沟通,努力构建乡源文化交流新格局。引导贵州籍在上海的青年坚定走遵纪、守法、创优、争先的良好道路,改变上海、江浙一带居民对贵州人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创造贵州人在上海的良好风范,树立正面典型,在外出务工团员青年中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为贵州籍在上海的青年成长发展服务,为他们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与提升、交往交友、婚恋、育儿、入托和返乡提供便利和服务。采用适当、有效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期待:在新的一年里通过团工委的积极有效、充满亲情的工作和活动,力争让多数贵州籍在上海青年有困难时相互帮助;有成就时共同分享,能时时想到驻沪团工委,让驻沪团工委成为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可以提供坚强后盾的家,就象我们时刻很自然地想起自己在贵州的家一样。

我们准备:以后每个月团工委班子要坐下来开一次例议,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种活动,充分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力,尽可能的增加覆盖面,把每一次活动安排好,谋划好。每一位贵州籍在沪的青年都是主人,都肩负着活跃团工委工作的责任。

我们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团工委的全体同志加强学习,针对驻外团建工作的具体任务,采取适当方式,开展学习培训,重点学习团务知识,学习青年工作知识,学习群众工作知识,尽快熟悉团情、省情市情。要真正热爱共青团工作,只有热爱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坚持下去,投入进去,在参与这项工作中帮助他人,提升自我。把这份对共青团组织、对家乡团员青年的热情长期保持下去,做共青团和青年事业的志愿者。从事这项工作,对提高我们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社会化技能,是大有裨益的。而这种社会化技能,又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各位团工委委员个人和青年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国外很多知名企业家,也是各个党派、社会团体的志愿者。我们会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创新,开拓进取,把团工委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我们会多加强与上海市各级团组织的联系,自觉接受上海市团组织的领导,争取他们的支持。我们非常看重团工委这份荣誉,珍惜家乡团组织这份信任,尽好团工委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忘记自己团干部的身份,更好地为团员青年、为社会,力所能及地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人生更加精彩,更加丰富。

前几天听亚洲校长说,现在有1.5亿的务工青年在异地就业,基本和在校大学生持平。但是对这个群体的关心始终是很薄弱的。自先秦以来,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是盲流的的大力的推动,关注好这1.5亿人的生存状态,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分忧。我们的国家,经不住折腾了,该静下心来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居民的幸福指数,构建一个和谐的安康的家园。

我们有幸来到上海,吸收了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桥头堡的成果,我们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不敢忘记自己的兄弟姐妹,尤其是贵州在上海的兄弟姐妹。

上海是经济的桥头堡,也是科技的引擎,贵州籍在上海的很多专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他们也很乐意上海和贵州紧密结合,把自己的成果报效桑梓。我们团工委就是一座桥梁,一座嫁接上海和贵州高科技、投融资、科学管理等的桥梁。为了家乡的发展,为了4000万父老乡亲,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也可聊以自慰的。

贵州有很多高层次的人才来到上海,又从上海走向全国各地,我们团工委愿做一根线,串起这些在外游子的思乡的心。

我们生长在贵州,生存在上海。在上海,我们是贵州人形象的代表;在贵州,我们是上海人形象的代表。对贵州,对上海,我们一样充满了热爱和激情。最后,我想引用艾青的一句诗作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层。

谢谢各位。

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订阅博客 贵州团省委驻沪工委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和复制网站内容 www.qhqn.cn ©2011-2020 沪ICP备17024538号-2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668号联合大厦14楼(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 联系邮箱:wx@qhqn.cn
特别声明:本网站授权委员企业--上海累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代为备案和运营维护,点此查看授权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