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团旗     团徽     团歌    团章    建议反馈   
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多彩贵州 >> 贵州旅游
美丽的从江侗族“风雨桥”
作者:黔沪青年  查看次数:11  发表于:2013-10-01 16:05:28 

 贵州侗族“风雨桥”是侗族文化重要元素之一,被誉为“侗家三件宝”和“文化名片”。在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村寨,几乎村村寨寨都建有大小不一建筑技艺精湛的“风雨桥”,成为这一地区最引人注目的一道美丽的景观。

从江县侗族民间传统风雨桥建筑结构主要是由桥礅、桥身和桥廊三部分组成。下部是桥礅,多以大青石拌以石灰围砌(亦有直接搭木架桥礅的),以料石填心,为减少水的冲力对石礅进行减阻处理,将桥礅设计为椭圆形或六面柱体,中部为桥身,以本地产大杉木为原料,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俗称加长伸臂梁),大杉木3—5根横架于两端及桥礅之上,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横穿直套,卯眼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桥廊柱间设座凳栏杆,供人休息,桥面铺设木板。

从江县侗族风雨桥从形式上有亭阁式和鼓楼式两种,其中亭阁式的风雨桥是主要的结构形式。位于从江县东南面的谷坪乡流架风雨桥是亭阁式风雨桥的代表,该桥下部为单拱结构石拱桥,上部为传统风雨桥结构,集寨门、石拱桥和花桥为一体,设计独特,构思巧妙。鼓楼式风雨桥的代表是从江县往洞乡增盈村的金钩花桥,桥长75米,宽4.5米,上建有高5米的桥楼三座,中部为五重檐四角攒尖顶的鼓楼造型,顶为单宝顶斗拱结构,桥两端亦为四角五层重檐歇山顶鼓楼造型,桥翼角起翘,泥塑鸟兽。

位于从江县往洞乡往洞村寨脚的往洞风雨桥,距从江县城104公里,在从江现存的风雨桥中,是有文字记录最早的风雨桥。这是一座二跨木梁单向臂梁桥,由十二排十一间组成,长达35.5米,宽2.9米,桥面高3.8米,距水面5米,长廊重檐式风雨桥。桥廊两侧装梳齿式栏杆,栏杆内侧置坐凳。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三月。村民1993年维修时,将左边的木墩改为毛石混凝土墩,并补装部份梳齿式栏杆。

从江县谷坪乡流架风雨桥又叫回龙桥,是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原系用杉原木架设,上铺木板,为往来行人提供方便,但山洪无情,旋修旋毁。最后重建是清道光丙戌年(1826)2月14日开工,道光二十一年(1841)11月竣工,历时近16年建成。重建后的流架风雨桥下部为单拱结构石拱桥,跨度8.4米,全长19.3米,宽3.8米。石拱桥平面为“凹”形,枯水面距拱端5.2米。石拱桥上两端抬升为桥楼,中间抬升成鼓楼,上盖小青瓦的长廊式木结构风雨桥。石拱面与中部木桥面高差相距1.7米。木桥竖柱12排,面阔11间。全长33米,高3米,形成了一座石桥、木桥、鼓楼、房屋四者联为一体的独具风格绝无仅有的侗寨风雨桥。桥面走道宽2.5米,两边设置固定长凳,外侧安装木板栏杆。桥头建有石雕土地庙一座,《回龙桥碑》、《万福攸同》石碑各一方。“文革”期间土地庙被砸毁,石碑被推倒。风雨桥重建后,曾经多次维修。最近一次维修是2005年,更换了一些腐朽的柱、枋、梁、板、椽等部件,恢复土地庙及将碑刻重新立起,共耗资万余元。

据统计,在从江县目前共有风雨桥67座,这些座落在侗家村寨的村头寨尾的风雨桥,不但成为一道美丽风景,更是汇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闪射着耀眼的光芒。(中国民族宗教网)


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订阅博客 贵州团省委驻沪工委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和复制网站内容 www.qhqn.cn ©2011-2020 沪ICP备17024538号-2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668号联合大厦14楼(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 联系邮箱:wx@qhqn.cn
特别声明:本网站授权委员企业--上海累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代为备案和运营维护,点此查看授权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