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团旗     团徽     团歌    团章    建议反馈   
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海团情
上海共青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意见
作者:黔沪青年  查看次数:11  发表于:2023-02-06 15:20:48 

上海共青团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建功立业的实施意见

(2023年2月6日团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十八届七中全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建功立业的决议》,更好团结引领广大青年紧跟党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贡献青春力量,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持久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以及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体系优势和网络新媒体优势,以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基本单位,用好“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主题团课、队课,用好用活《二十大“真问真答”》《新青年·学习社》等思想引领产品,做强“青春会客厅”品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引领的穿透力和覆盖面。坚持实践育人,大规模有计划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等活动,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知行杯”、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载体,引导广大青少年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

2.生动开展新时代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广泛开展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宣传教育,鲜明揭示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教育,举办“青春红途 向前一步”上海青少年红色寻访活动等,让青少年在沉浸式氛围中感受十年变革,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持续增强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念信心。

3.广泛开展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出系列巡礼报道。丰富拓展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内容与形式,持续举办“青社学堂”,推出融媒体产品《信·念》、系列报道“喜欢上海的理由”等,重塑“少年军校”“少年警校”活动品牌,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4.提高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亲和力、实效性。落实《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施纲要》,深化共青团分层分类思想政治引领。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对宏大理念和理论语言进行“青言青语”“童言童语”转化,有效回应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遇到的思想困惑。发挥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少先队“三优秀”、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等青少年榜样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上海共青团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千万”大宣讲行动,面向新兴领域和艰苦岗位青年群体持续开展“我的二十大”新青年微宣讲行动。进一步加强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建设。

二、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组织动员青年在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5.深化新时代青年岗位建功行动。不断优化“号、队、岗、手、赛、盟、团”七位一体育人体系。在落实国家战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领域,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引领作用,焕发“青年突击队”战斗力,深化“青年安全生产岗”安全生产实践,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立功竞赛,举办“奋斗杯”青年技能大赛,提升“青年建功联盟”协同效应,增强“青春助企服务团”服务效能,引导全市青年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多做贡献。

6.激发青少年创新创造热情。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积极推报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挑战杯”等,持续开展“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少年科学院”等科技实践活动,帮助大中小学生培育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技能。深化“活力创城”计划,在社区、园区、街区等铺设“创新学院分院”“创新实验室”等枢纽节点,打造青年科创、文创、社创、乡创集聚地,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发挥各级青联、青科协组织作用,努力帮助青年创新人才汇聚资源、搭建平台。加强“创青春”“青年创业英才开发计划”等品牌建设,围绕上海产业发展重点设置赛道,进一步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热情。

7.引导鼓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立足上海涉农区域特点,以组织为引领、乡村为舞台、项目为载体,加大青年创新创业组织覆盖,深化返乡入乡创业服务。通过创业培训、导师结对、金融扶持、电商培育等方式,让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组织青年带头倡导文明乡风,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做好沪滇团组织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上海共青团与福建三明、安徽六安共青团对口合作方案。

三、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实施“海聚英才”青年专项行动

8.为党培育青年政治人才。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规范加强少先队分批入队和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青年英才研修班、青年创业人才研修班、青年管理英才培训班等重点班次,深度参与对市级青年英才的遴选、培养。深化推进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市级“青马工程”综合示范班,系统开展各级高校班、国企班、农村班、社会组织班、高中阶段学生班、少先队辅导员班等。实施团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高质量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办好新上岗市属团组织书记培训班等重点班次,加强对各级团干部的理论武装和政治锻造。市团校推出基于青年政治人才培训的“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9.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行动。深化爱党报国教育,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科技报国志向。加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表彰举荐机制,建设“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储备库”,推进“青科讲坛”“科技U35”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关注、发现、选拔、培育、举荐青年科技人才,打造青年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青年科技工作者协同创新的环境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承担国家、上海、企业和高校各类科研任务,勇攀科技高峰,做创新创业的先行者。加大对科技青年人才群体发展状况和需求调研力度,以项目化方式在信息对称、资源供给、平台拓展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组织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播撒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10.实施青年技能人才培育行动。依托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创先争优等活动,积极为青年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效能力搭平台、建机制,切实服务青年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专业引领等方面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广泛开展“上海青年岗位能手立功竞赛”,持续举办“奋斗杯”青年技能大赛,引导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积极选树、广泛宣传青年技能人才中的业绩榜样和先进典型。以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等为依托,深化“上海青年文化创意训练营”“创意串门”“平行语宙”创意分享季等品牌活动,促进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发展。

11.实施青年经营管理人才赋能行动。面向经济主战场,延伸服务培养链条、健全竞赛举荐体系、打造创新创效项目,为青年经营管理人才搭建跨界互动、经验分享、创意共生的交流成长平台。依托“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长三角青年企业家高峰论坛等载体,带动青年创新创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经营管理人才,实施分类指导、分层培育,科学搭建人才梯队,提供导师结对、技能培训、实践实训等具体服务。推进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伙伴行动”,开展系列“牵手服务”、人才培养及党团建设辅导。完善选树举荐机制,着力发现、培养、凝聚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发展潜力的现代化青年经营管理人才。

12.实施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开发行动。按照“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方向,以政治引领为主轴,以系统化培养为抓手,广泛搭建实践交流平台,深化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夯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乡创50”上海市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等项目,选树青年人才典型,通过引导、扶持、跟踪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选育用”,持续服务乡村振兴。

13.实施青年公益人才成长行动。健全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骨干选拔、集中培训、跟踪培养、典型激励、组织吸纳等培养链条。举办“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社区达人赛,动员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建立多元高效的社区青年工作骨干队伍。加大新兴领域青年骨干的挖掘和培养力度,引导他们成为政治合格、携手团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重要力量。持续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在青年志愿者行动推进过程中,发现培养、凝聚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示范效应显著、服务意愿强烈的青年志愿者骨干队伍,加强典型选树和荣誉激励。

四、助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不断提升青年政治参与质量

14.组织青年有序政治参与。正确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热情和需求,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有序反映诉求、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用好各种协商民主方式和制度化协商平台,进一步拓展青年政治参与渠道、丰富青年政治参与形式。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发挥共青团基层组织优势,用好基层办事公开等制度,组织青年有序参与“青年议事会”等基层民主实践。

15.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能力。深入开展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模拟政协学生社团建设等工作,争取各级人大、政协支持,为青年创造更多旁听会议、观摩协商、参与交流的实践机会。深化“青春上海”人民建议征集、“青年汇智团”等符合青年特点的协商民主实践载体,引导青少年了解并有序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体验和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定制度自信。

16.丰富青年政治参与成果。强化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用好各级人大、政协渠道平台,推动有关部门出台更多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成果。进一步提升“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对话区委书记”等活动效能,提高向各级“两会”提交议案建议提案质量,更好将办理过程转化为政策倡导成果。发挥共青团和青联在各级政协的专门界别作用,聚焦青少年所思所盼所忧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提高青年问题调研成果转化能力。

17.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做好《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引导青少年尊崇法治、礼敬宪法、信仰法律。开展青少年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活动,让青少年感受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引导青少年从遵纪守法等日常行为做起,在实践中提升法治素养,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持续开展青少年法治、禁毒教育工作,积极预防和遏制校园暴力、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学生正当权益,促进各级团学组织在校园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推进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协同配合,推动青少年社工机构在少年警务、检察、审判、执行等环节发挥积极作用。

五、围绕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引领青年弘扬精神文明新风尚

18.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从小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全市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榜样引领,持续开展“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国旗下成长”等主题活动,用身边模范带动青少年强健精神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引导青少年在知行合一中锤炼道德品质。

19.广泛开展青少年文化实践活动。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创新文化宣传载体,集中开展“未来杯”“雏鹰杯”“童声嘹亮”公益项目等一批青少年文化品牌活动。推进青少年文化精品工程,发挥共青团新媒体渠道传播优势和青年创意创作优势,重点打造一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内涵深刻的青少年融媒体文化产品。充分发挥青年积极性、主动性,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诚信文化,努力引领全社会提升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大力开展青少年阅读活动。

20.引领青少年争当中国好网民。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针对网上各类错误言论和现象敢发声、善斗争,引导青少年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争当中国好网民。围绕重大主题和网络舆论热点,有序有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引领,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立足“青春上海”持续发挥新媒体工作优势,坚持“站稳立场、坚持格调、彰显态度、葆有情怀”,进一步健全完善上海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深入做好网上青少年工作。

六、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引导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21.推动新时代青年志愿者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制度和工作体系,引领广大青年积极参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进博会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等,做好总结西部计划20周年和研支团25周年经验有关工作,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加防疫、应急、“一江一河”、金晖行动、困难群体关爱、春运暖冬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加强基层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力建设,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组织平台功能。

22.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社区青春行动,引领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加强功能型基层组织建设,建好管好用好社区青年和少年儿童工作阵地,着力提升社区服务项目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共青团在城市基层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鼓励新兴领域青年通过“文艺+公益”“文创+共建”“技能+帮扶”等方式参与基层治理,为社区带来更多青春活力。不断加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红领巾理事会”“红领巾议事会”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社区微治理。

23.建立健全共青团应急响应机制。坚持组织化动员基本方式,通过基层团组织实现有效动员,建立上海团员青年预备突击队储备机制,制定上海共青团应急响应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推动各级团组织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巩固深化工作载体,进一步提升青年突击队组建、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助力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用好线上线下团属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努力回应群众关切,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有效防范化解青年领域风险隐患,助力维护国家安全。

七、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深化“美丽中国·青春行动”

24.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入挖掘“保护母亲河”时代内涵,创新项目载体,突出实践育人,优化运行机制,通过研学实践、志愿公益等时代感强的方式,更广泛组织青少年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开展上海青年志愿者绿色营,突出实践育人作用,培养一批青年环保骨干。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青少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协作,机制化开展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进暑托班、进社区等宣传宣讲活动。

25.广泛开展青少年节约行动。弘扬勤俭节约传统,大力实施青少年节约粮食行动,积极发动青少年参与“人人3小时”微信小程序“节约粮食”专题活动,通过常态化宣传引领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持续开展“三减一节”行动,动员青少年广泛开展绿植领养、低碳出行、青春减塑、旧物循环利用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6.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推动青少年参与零碳科技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引导青少年带头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为契机,通过主题海报宣传、低碳知识竞赛、绿色护照等多种形式,在青少年中广泛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广泛搭建平台,用青年视角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美丽上海故事。

八、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

27.切实履行好推动青年发展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职责。坚持党管青年原则,不断健全完善各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工作,全力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研究发布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数,形成“十四五”中期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指标监测报告,开展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运用法治思维促进青年发展、维护青年权益。

28.服务青年就业需求。集中力量开展上海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举全团之力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用好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常态化招聘平台,促进大学生直接就业。继续办好上海共青团“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积极实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就业引航计划、实习“扬帆计划”、社区实践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聚焦“新城区”“新就业”“新技能”,各领域直接服务不少于1万人。其中,聚焦“新城区”,抓住临港、“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人才需求,将缓解大学生就业与助力城市发展相结合;聚焦“新业态、新就业”领域,充分解读新业态发展机遇、能力需求、工作环境;聚焦新形势下对就业能力要求的新变化,开展技能提升行动。

29.助力提升青少年教育质量。秉承助学育人传统,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希望工程创新发展,通过援建希望小学、希望厨房、开展免费培训、建设希望网校等方式,助力改善援建地区办学条件。配合“双减”政策实施,发动各级团组织,中小学团、队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开办爱心云托班、暑托班、寒托班等,做好学生课后服务。积极开展校外少先队实践活动,深化“15分钟幸福圈”品牌建设,为少年儿童搭建就近就便的实践平台,立足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动员青年志愿者依托社区青少年服务阵地,开展常态化课后辅导和托管服务。

30.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发动青少年广泛参与群众性体育运动,组织开展“青春爱运动 健康强中国”健身活动。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爱眼护眼,做好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升级扩容12355上海青少年服务台,提高心理和法律服务能力,深化青春自护教育,依托专业力量完善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探索“青春艺术行”项目,开展“领巾‘心’守护”主题活动,努力缓解青少年在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压力。全面落实《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深化维权岗创建工作。

31.服务青年婚恋交友需求。发动各级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友联谊、婚恋服务活动,推进“青春益友”计划,帮助适龄青年扩大交往圈朋友圈。加强对青年在恋爱交友、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服务,开展名校长公益大讲堂品牌活动,帮助青年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理念和方法。

九、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努力构建最广泛的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32.不断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大力创新团的组织形态,建设功能型基层组织、枢纽型青年之家和活动型青年社团、互动式网络社群,提升各类基层组织动员广大青年跟党奋斗的政治功能。全面加强新时代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工作,大力培育共青团主导的、具有稳定功能的志愿服务、创业就业、文艺体育等类型的青年社会组织,推动青年社会组织与基层团组织紧密协同开展工作。依托“团聚伙伴”平台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常态化联系,做好团属青年社会组织活力评估工作。

33.充分发挥青联作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强化青联组织统战联络功能,聚焦重点对象、重要领域加强界别建设,广泛团结凝聚海内外各族各界青年。探索覆盖青年科技人才、新兴领域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人员等重点群体的“青联思享汇”、读书研习班等学习交流活动,以“向心力”汇成新时代最广泛的青年爱国统一战线。指导区级青联健全和壮大社团基础,积极培育团属青年社团。完善青联委员联系青年机制,组织委员走基层宣讲,关爱帮扶困难青年群体,有特色地开展青联志愿服务活动。拓展政治参与有效渠道,推动青联组织与政协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34.着力凝聚新兴青年群体。制定《上海共青团关于进一步联系服务新就业青年群体的工作方案》,深入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主动适应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特点,通过党建带动、区域联动、行业推动、系统促动、园区牵动、社团驱动、网络互动等多种路径,加强组织覆盖和联系服务。深入实施“千联万聚常引”项目,分层分类建立新兴青年群体骨干人才库,强化骨干选拔、集中培训、政治举荐等全链条培养。开展“青社学堂”活动,打造“筑梦空间”,在专业培训、职业导航、梦想孵化、展示平台等方面,满足新兴领域青年个性化需求。加强留学归国青年和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对出国留学生、海外华人华侨青年的联系服务。

35.持续抓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我践行”等主题团课队课、融情实践教育等活动。发挥上海民族团结宣讲“青骑兵”队伍的示范作用,与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等队伍一起,深入基层面向各族青少年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讲好新征程民族大团结的上海故事。

36.深化沪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广泛开展上海与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通过“沪港澳青年经济发展论坛”“香港大学生暑期来沪实习”“G100港澳大学生政务骨干训练营”等,增强港澳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举办两岸青年企业家(上海)交流活动,拓宽两岸青少年交流渠道,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重点关注在沪就读、就业的港澳台青年,在政策宣传、生活关怀、学习深造、就业创业、培训交流、志愿公益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

十、高质量做好青年外事工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青年力量

37.着力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按照团中央部署,积极争取或配合举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金砖国家青年峰会等元首外交的配套青年交流活动,配合开展政府间人文交流机制和政党外交举办的青年项目。动员引领广大青年积极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搭建中外青年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做好外国友好青年组织来沪参访联络接待工作,促进中外青年友谊和共同发展。

38.积极拓展全球青年伙伴关系。根据团中央青年外事工作授权和上海市友城建设部署,加强和巩固与韩国、老挝、越南、新加坡、德国等执政党或重要政党的青年组织的合作交流。依托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驻沪代表联谊会等机构,拓展与俄、美、欧等大国的青年国际交流。围绕外国青年组织领袖、在沪留学生、在沪外资企业青年等“关键少数”和“Z世代”,做好发现、联络、服务和凝聚工作。

39.大力促进青年发展国际合作。发挥上海城市特点,围绕经济发展、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化艺术、体育运动、交友娱乐等主题,探索打造具有上海特色、青年特点、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交流项目。用国际化思维运营上海共青团的优势品牌和传统项目,鼓励在沪外籍青年参与体验。依托进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平台,邀请外国青少年访沪,在项目交流中增进中外青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认同。

40.创新开展青年特色国际传播。以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努力向各国青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青年视角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用青年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制作《留学生的上海故事》等新媒体传播产品,打造体现上海“年轻人的希望之城”理念的优质外宣产品。

41.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年人才。积极推进国际社区青年融合、国际交流能力培养等工作,探索建立国际社区青少年活动示范点。以市团校为基地,探索成立市青年国际人才发展学院,紧密围绕参与全球治理和提升国际话语权,通过课程、展陈、活动、调研、举荐等方式加大力度联系和培养全球治理青年人才。加强青年海外统战工作和侨青工作,建立首批上海留学归国青年和海外侨胞青年骨干库。

十一、勇于自我革命,推动上海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42.持续深化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改革。变革领导方式,明晰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边界。优化组织机制,以强化协同联动、提升组织效能为目标,建立社会化、扁平化、项目化工作机制。围绕“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加强工作聚焦,优化项目设计,注重目标管理、标准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形成具有持续生命力和功能的品牌项目。创新动员方式,以争取社会资源为重心,协同发挥党政支持引领作用、团内资源先导作用,不断提升团的社会化动员能力。锤炼工作作风,构建清新、明快、活泼的组织形象,塑造清澈纯粹、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持续深化市团校改革,全面革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地实施新三定方案,开展核心制度修订和细化实施,研发形成三大培训课程体系,更好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

43.着力探索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工作项目化、生存资源社会化、运行机制扁平化和骨干来源多元化、组织方式多样化、引领动员网络化的主攻方向,巩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成果,继续推动县域改革纳入市、区两级党委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多渠道充实县域各级团组织工作力量。持续推进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围绕组织体系、动员方式、骨干力量、工作项目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创新工作联系制度、项目跟踪制度、工作评价制度。完善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相结合的动员机制,广泛有效地将各领域团员青年组织起来,在党最需要的地方勇挑重担、发挥作用。

44.一体推进青联、学联、少先队改革。持续深化青联改革,制定《新时代深化上海青联改革实施方案》,着力加强对青联委员和团体会员的政治引领,巩固壮大青联组织基础,持续优化委员结构,加强青联委员队伍建设。巩固深化学联学生会改革成果,聚焦回归服务同学宗旨要求,从严教育管理团学骨干,构建富有理想、关心同学、清新阳光的组织形象。夯实全团带队政治责任,深化少先队组织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上海市《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措施》,坚定不移把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实现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二、全面从严治团,着力锻造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

45.健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不断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度机制。规范对下级团组织的双重领导机制,落实对下级团委领导班子协管职责,确保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干部配备率、在岗率和班子配备率不低于编制的85%。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团内得到坚决贯彻。

46.着力提升团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强化“一专一站两联”机制作用,推动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发挥政治功能。严密团的组织体系,巩固传统领域基层团组织建设,拓展行业系统团建,扩大新兴领域团组织覆盖,构建纵横交织、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实施社会领域团组织攻坚行动,拓宽建团思路,发挥市—区—街镇三级联动优势,挖掘青工系统团组织潜力,持续推动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领域团组织密度。充分发挥学校系统团组织基础性战略作用。完善项目化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工作有目标、结果可度量,提升组织活力和运行效能。针对全团重大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和重要专项任务,建立分级督查督导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信号上下贯通、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47.着力强化团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和作风建设。严格锤炼团的干部,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中增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选派干部到任务繁重、矛盾集中、环境艰苦领域及全市重大项目中学习锻炼。构建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团干部选配管理机制,严把政治条件,吸纳各领域优秀人才充实党的青年工作力量。加强各级团干部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建立健全各级团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探索实施绩效考核、青年评议、第三方评价,提升新时代团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

48.着力增强团员队伍先进性。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落实“推优入团”“争章推优,初高衔接”等制度,加大发展团员质量核查及结果运用力度。构建团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强化团员先进性评价、团内荣誉激励、进阶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组织化教育优势和实践育人特色,引导团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彰显先进性。从严抓好违规违纪团员组织处置和纪律处分工作。推动完善推优入党机制,把对团员的教育培养、管理监督贯穿“推优”全流程,确保“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落实到位,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49.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团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团内规章制度执行,将执行情况作为团的领导机关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强化各级团干部的制度意识、规矩意识,严格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依、落地见效。综合运用“四不两直”调研、电话抽查、青年观察员等方式,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切实保障各项制度落地见效。

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订阅博客 贵州团省委驻沪工委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和复制网站内容 www.qhqn.cn ©2011-2020 沪ICP备17024538号-2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668号联合大厦14楼(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 联系邮箱:wx@qhqn.cn
特别声明:本网站授权委员企业--上海累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代为备案和运营维护,点此查看授权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