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团旗     团徽     团歌    团章    建议反馈   
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务知识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导则
作者:黔沪青年  查看次数:11  发表于:2020-11-25 16:30:08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

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导则

(第1版 2020年)


1. 目标


1.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团的有效覆盖面明显提升,全面消除团组织覆盖空白县(市、区、旗)。

1.2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团组织中建立层次清晰的管理体系、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

2. 时限

2022年底前。

3. 原则


3.1 创新载体。坚持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的同时,跳出“先建团组织、再抓工作”的思维定势,树立“团办青年社团”的理念,主动发现培养青年工作骨干,主动培育建立一批共青团主导的、具有稳定社会功能的青年组织和“青年之家”,通过团组织主导的各类组织载体、工作载体、阵地载体,拓展组织动员青年的方式,有效提升组织粘性。


3.2 质量优先。处理好组织数量与建设质量的关系,以组织效能为评价标准,设置团的组织、明确隶属关系、配备工作力量,贯通建、管、活各环节,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团组织体现基本的政治功能、形成一定的社会功能。活动设计要指向争取人心,把创建“团”字号、“青”字号品牌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增强组织内生活力。


3.3 分类推进。立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类型各异、规模不一、分布不平衡等实际,坚持差异化、结构化攻坚,坚持久久为功,分领域推进、分阶段深化,防止“一刀切”,实现工作有力推进、组织有效覆盖。


4. 重点内容


4.1 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形态


——构建共青团主导的基层青年组织体系。按照青年聚集分布特点和社会心理需求,以共同的政治理想、价值追求、兴趣爱好等对人员、资源进行再组织,在县域广泛建立团组织主导的志愿服务组织、创业服务组织、文艺体育组织、社会实践组织等各类便于青年社会参与的青年组织。


——加强青年组织网上社群建设。组织化建立基层团组织、青年社团的网上形态,大胆探索不同行业领域、不同身份的青年基于各种需求建立的网上组织形态,提高共青团组织动员的穿透力和有效性。


——注重在工作中发现培养青年人才和政治骨干。善于从团员青年优秀典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抓住最活跃的人,有效联系一批青年人才,培养一批政治骨干,通过他们推动在具备条件的青年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扩大组织覆盖,及时把优秀青年输送到各级团的工作岗位上、输送到党的队伍中。


——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依托以青年为主的产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建立团的组织,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实体化”运行机制。县级团委可以在青年聚集的区域、领域中派出团工委,通过选配工作力量、派驻团建指导员等推动工作。


4.2 推动单位建团


——推动具备建团条件的已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普遍建立团组织。主动联系党委组织部门,摸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已建党组织的单位“底单”,重点推动从业青年较多、社会影响力较大、行业渗透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


——推动各级青联和青企协、青科协、青商会、青年创业者协会、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各类团属社团中,具备建团条件的成员单位普遍建立团组织,逐步将建团作为其成员资格的前置条件。对于暂不符合建团条件或建团难度较大的,可以先建立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组织或“青年之家”开展团的工作。


——积极借助党委和政府部门力量,成体系地推动团的组织覆盖。积极联合工商联重点推动其会员单位的组织覆盖,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推动重点企业的组织覆盖,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社的组织覆盖,联合民政、教育、人社等部门重点推进大型民办教育机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组织覆盖,联合司法、财政部门重点推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的组织覆盖等。


4.3 拓展行业领域覆盖


——优先在市、县两级推动团员青年聚集、联系服务有一定抓手、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领域,组建行业团组织。


——联合网信、交通、邮政等部门重点推动互联网行业和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新兴青年群体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抓住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调整的契机,加强已有行业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对党组织重视、作用发挥好的团指委,争取建为行业团委或团工委;对组织粘性弱、作用发挥差的团指委及时整改或撤销。


4.4 加强城乡区域覆盖


——大力推动园区普遍建立区域型团组织,推动商务楼宇、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基地等聚集区团建,实现国家级、省级园区本级和园区企业团的组织覆盖率明显提升。


——持续深化城乡区域化团建,增强乡镇(街道)团(工)委整合能力,建立能够机制性联系辖区团组织、青年组织并有效整合资源的共建委员会或团建工作联盟,探索属地团组织转接团员组织关系、发挥团员作用的有效方式。


——深化驻外团组织建设,以业缘、趣缘、乡缘等为纽带,有效组织凝聚青年,推动其融入流入地团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城乡新型社区团的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方式。


——制度化推动大学生团员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团组织报到,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培养团的工作骨干,丰富大学生团员彰显先进性的社会化载体。


4.5 建设“青年之家”


——主动适应青年再组织化的需要,广泛建设覆盖有效、功能稳定的线下线上“青年之家”,使其成为团组织常态化联系青年、培育聚拢青年组织,活跃区域团的工作的重要载体。


——优先推动在青年人口密度较大、需求较明显的地区建设一大批“青年之家”,2022年底基本实现全国每1万名14至35周岁青年配建1个以上“青年之家”实体平台,基本实现对街道乡镇的全覆盖,推动团的组织、工作、阵地在基层有机融合。


——强化“青年之家”的组织属性和社会化运行机制,依托“青年之家”发展团组织主导的青年社团、兴趣协会等,积极联系、服务、引导符合共青团工作要求的青年组织。


——推动具备条件的“青年之家”建立团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团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具备条件的“青年之家”实体平台和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组织入驻“青年之家”云平台。


——融合发挥“青年之家”实体阵地功能和团属基金会支撑作用,引入服务青少年项目和青少年事务社工,提升直接面向青年提供服务的能力。


5. 工作机制


5.1 有序管理


——已建立党组织的,其团组织的隶属关系一般与党组织相对应;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其团组织一般由批准其成立的团组织进行管理。


——由行业团的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批准建立的团组织,其组织关系一般以行业归口管理为主。


——团组织建立的青年组织和“青年之家”,一般按照谁建谁管的原则,明确管理关系,青年人数较多的青年组织可由团的领导机关直属管理。


——落实《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基本组织、制度、工作、队伍、保障等建设,持续推进团支部整理整顿、对标定级、规范提升等工作。


5.2 扁平推动


——团的领导机关可探索派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团工委,统筹推动该领域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


——推动处于不同层级的团的领导机关根据自身情况,直接联系一批相应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团组织,一般省级50家左右、地市级30家左右、区县级10家左右,规模较大、青年较多的可作为团的领导机关直属团组织。


——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开展组织化梳理和工作评估;依托“青年之家”云平台等团属互联网平台,对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组织进行服务管理,为其开展活动提供载体。


5.3 骨干激励


——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团员发展工作。做好团员日常管理,努力实现毕业学生团员组织关系应接尽接、规范转接。


——及时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团员、团干部和青年骨干,符合条件的可依程序吸纳为团代表、专挂兼职团干部、青联委员或团属社团成员。抓好推优入党工作。


——注重选拔思想好、威信高、有热情、有理想的青年骨干担任团干部,及时发现、宣传、表彰优秀典型,在开展“五四奖章”、“两红两优”、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和组织、“青”字号品牌等团内表彰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应占一定比例。


——2022年底前,推动全团培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共青团工作骨干1.5万人次以上,推动其中的优秀骨干纳入“青马工程”培养范围。


5.4 调查研究


——紧密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各类市场要素的重组重构,定期分析团员青年流动分布状况,准确把握工作方向。从党的需要、青年需要、社会需要等角度,加强新时代团的组织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探索持续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的内在机理和工作方式。



黔沪青年®是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旨在宣传报道在沪贵州青年人群的优秀事迹、宣传和助力家乡发展、嫁接贵州和上海两地之间的公益桥梁、发布团工委工作动态,为广大在沪贵州人和关心贵州的朋友提供服务和信息窗口。

联系

我们

联系邮箱:wx@qhqn.cn
青年QQ群:203376106
微信群:加微信号279924881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2668号联合大厦1410室(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目前10000+人已关注我们

       

       


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订阅博客 贵州团省委驻沪工委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共青团贵州省委驻上海工作委员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和复制网站内容 www.qhqn.cn ©2011-2020 沪ICP备17024538号-2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668号联合大厦14楼(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 联系邮箱:wx@qhqn.cn
特别声明:本网站授权委员企业--上海累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代为备案和运营维护,点此查看授权函